ジュラ紀吉猫 考える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獨立書店
「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及過度出版,以現代角度審視,是缺乏永續性的。」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
最近在戰的文章,終於在某位大大的轉貼之後得知原文是這一篇。(戰內容不附內容別人怎麼知道你們在戰啥啦)
老實說這段只能說,好像沒錯。
最近日文書看得多,是可以感覺到日本的出版社對於書型和紙的規格是有一致性的。其實不用自己去看書,估狗一下文庫、新書、B5版等,日本的書是"文字與思想的載體",可以讓人用特定的方式"儲存"。然而台灣的出版社的書版型每一刷都在比花樣,大小不一重量不一,換個封面和ISBN當全新的書賣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為什麼台灣的出版界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先不談文化大屠殺的歷史與現狀。

(下收)
latest #8
「獨立書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網路書店或圖書館,而是消費者的休閒活動選擇與休閒資源分配。」致謝與致歉,心路歷程,書店與我,以及致未來
ジュラ紀吉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台灣出版的書往往不是"文字與思想的載體",而是一種"消費精品"。書本的銷售額不是因為其中的內容,而是其外觀附帶的價值,因此這樣的環境下出版的書籍自然欠缺儲存的功能。
(這裡原本想打的是"讀者在意的不是內容",但發現了自己的謬誤,讀者是在意內容的,但書的銷售往往不是由"讀者"支撐)
ジュラ紀吉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因為書籍在台灣的銷售往往不是因為其作為"載體"的功能,紙本書電子書等"載體"的形式,甚至是連鎖書店、文具書店、獨立書店和網購等陳列方式都不是討論的重點。所以其實不管獨立書店或是什麼書店,電子書或是實體書,甚至是有聲書,台灣的所有的書面臨的是"消費者的休閒活動選擇與休閒資源分配"。
我是這樣認為的。
立即下載
然而連結的部落格筆者的身分,公開做出「我這幾年有個相當堅持的原則:不買書。」這樣的宣言,是非常值得檢討的。
以上
「換個封面當全新的書賣」這我有體會過

大學學長以前寫了一本技術入門書
因為我那時有幫他審稿
所以有獲得一本他的簽名書

後來大約半年後
我在書店看到竟然有第二版
但我翻來翻去感覺跟第一版沒兩樣
連個「新版序」都沒有

私下偷偷問學長是怎麼回事
後來才知道是出版社的操作
adzen: 同人誌這樣搞都會讓讀者直接黑單了,現在台灣的商業出版社自己在搞這種小手段真的很令人傻眼。
黑羊
3 months ago
能懂這個現象欸,之前有碰過明明是一樣的書,結果封面換了後價格也隨之變動的情況(從超簡單變成蠻有氛圍的真人電影版,但非精裝),雖然不排除可能是因為新封面有一些版權方面的內容/出版社特別合作才導致價格變動,但印象中差了有幾十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