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來發我還沒完全消化的閱讀嘔吐物,革命的寧靜
latest #9
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這兩天在看《革命前的寧靜》,我很喜歡作者自序的這兩段

「我們用來對話的媒介、會塑造我們可以進行的對話類型,甚至設下我們思維的界線…略。從口述文化到書寫文化再到電子文化的變遷,為人類處理現實的方式帶來了轉變,而此轉變改變了人類。」

「媒介是一個容器,能容納某些類型的思想,卻會屏除其他類型的…略。社群媒體,他把甚麼排除在外,又把甚麼高高舉起」

皆出自29頁
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文化模式》一書中,提到:「每個社會都有其文化模式,與其相符者如魚得水,反之則如失羣之鳥」。本書的媒介與相應的社群所構成的文化也是如此,有相應的規範與運作方式。

本書作者提到社群媒體不適合讓激進的想法留下,我所想到的另一個問題是電子並不比實體更好保存。

雖然社群媒體的立即性、連結性都比過往的媒介更強,但以時間的角度來看,它僅能觸及當下的人群。

過去的經典理論過了數百年仍是在持續流傳與作用,文化以十年為單位在緩緩推移,但三、五年對於社群媒體來說是盤古開天般的久遠,平台運作的方式已全然不同。可能是服務有大幅度的轉化,伺服器難以回溯過於久遠的紀錄,或甚至平台中止服務,就此消失。
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因此,與十三頁的主題:「理想如何走入日常,進而去轉動社會」對話,變成了一項有趣的議題。社群媒體是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但這樣的「虛擬實境」因禁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使得它仍是虛擬的、輔助的、可被替代的,仍是要從線上走線下,才能作為「真實的」積累。

(先跳過中間沒有整理的東西)

如同社運是否船過水無痕,在於有無制定新的法規,法規的執行讓後續社會運作的模式產生變化。社運中所帶起的思想與風氣,使否成為後人「理所當然」的日常。
立即下載
*
找參考文獻看到引用網路資料,不使用縮網址就算了,打出一長串網址卻得到查無資料是我永遠的痛
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最近對媒介與領域會決定互動的方式不同有深深的感觸⋯⋯進研究所後,雖然在闡述論點與思考過程的能力提升了,但逐漸失去說人話的能力(個人問題)

在班上有固定根據某個主題閱讀,同學根據主題進行小研究之後傳到社群,再以此為基礎進行討論的模式

但對我來說,自己在寫文章的腦和在對話時的腦是不同顆,逐漸喪失中文能力,現在的專長是自說自話和把有趣的東西寫得很無聊,救命ㄚ⋯⋯
https://images.plurk.com/4Kq6L2YRUD4XMooiaqz9B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RaxP6Uw0sWjqGvEbMpsqT.jpg
300頁的書沒有書架要寫紀錄太痛苦了,去書局晃了一圈發現漂亮書架都只能是100頁以下的雜誌厚度
回歸國小生寫作業會用的款式,姐姐我自己貼貼紙
石頭精靈❀潛水中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以前的我:書不可以折、要包書套,不可能畫記
現在的我:書是工具,可凹可折可畫記,反正不會拿去賣,真的有需要就再買一本或買電子檔

這本書我沒看完!但它收錄到非常近期的事件:Black lives matter 和武漢肺炎
前幾天突然想到,或許保存從來不是新科技要考慮的點,很多的科技出來又這麼消失,唯有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環,有了意義,只有這時保存才有其必要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