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衣國王》(The King in Yellow, 1895)被公認是愛倫坡到二十世紀之間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歌德小說之一,影響了包括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 1890-1937)的科幻和奇幻小說。但是相較於愛倫坡和洛夫克拉夫特,錢伯斯算是較少被討論,希望《黃衣國王》的中譯本出版能喚起中文世界讀者關注這位奇特的作家。
整個來說,美國哥德小說主題豐富多元,涵蓋神祕而危險的自然、鬼屋、家庭陰暗罪惡的過往、執念、戀物、外物入侵、附魔等,用各種扭曲驚恐的現實,如同精神分析所說的「壓抑的歸返」(return of the repressed),挑戰美國政治、社會和家庭秩序,美國文化裡的進步主義,以及「處女地」和「美國夢」的主流意識形態,更在一個哲學的層次上,鬆動了現實與虛幻、正常與異常、理性與瘋狂、人與非人之間的界線。
....回頭去想, 《黃衣國王》出版的1895年,是什麼樣的年代?我們都背過,是甲午戰爭打輸了,李鴻章去跟伊藤博文簽馬關條約那一年,也是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放影片的電影元年,是王爾德還不得不去坐牢、也有H·G·威爾斯(H. G. Wells)科幻噴發的年代。 多知道這些也許能幫助想像,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是在什麼樣的年紀與場面讀到《黃衣國王》的震撼感,進而在日後創造出一整個克蘇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