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直接搭到洛杉磯
落地就感受到天氣乾爽而且晴空萬里
結果離開航廈就被市容驚嚇到
跟歐洲差好多(之前去奧地利 很明顯的有在固定維護市容)
包括但不限於
馬路很爛(跟台灣不相上下、但馬路比較大條)
屋子隨便蓋(每間風格都不一樣、維護看屋主心情、只差沒有鐵皮屋)
路上大塞車而且空氣差(後面會講原因)
高速公路旁邊會看到homeless搭帳篷
路上還看到homeless直接推走超市手推車放家當
導遊表示因為洛杉磯氣候很舒服 所以不少人居住 但當地人喜歡一個人開一輛車出門 導致高速公路容易大塞車 加上空氣污染還吹不走 (也有地形原因) 流浪漢也慕名前來 (洛杉磯冬天不會冷 還很少下雨)
之前去歐洲至少還有特色菜餚
但美國的特色菜餚???沒有這東西
所以後來是吃中日式buffet
裡面人都蠻多
菜色大概有
顏色新奇的壽司
(大部分是花捲類、小小條、裡面是???類似加州卷的概念,但加州卷好吃多了)
可以自由加料的鐵板燒
(自己夾東西給廚師炒,目前還沒嘗試過)
各式中式炸物(鹽酥蝦、鹽酥花枝、鹽酥排骨...etc)
各式糖醋(糖醋魚、糖醋排骨...etc) 油很重的炒青菜(高麗菜、青江菜、小白菜)
順便說
白菜的英文是叫 Pak choi
青江菜的英文叫做 baby Pak choi
(菠菜表示:?)
還有味道有點微妙的中式湯類
包括但不限於
蛋花湯 (egg drop soup)超多勾芡
酸辣湯(hot and sour soup) 被廚師失手加太多醬油很鹹
味增湯(miso soup) 相對正常(這要失手很難吧)
然後還有怪怪水果
🍑 看起來都是罐頭食品這樣
🍈 新鮮好吃的
🍓 很多但是季節不對 所以不好吃
🍇是麝香葡萄品種 好吃的
甜點很多
但看起來就不是很好吃
(大概是台灣連鎖火鍋店、牛排館那種概念)
所以沒有拿
美國人對於黃種人比較見怪不怪
歐洲人則是不喜歡黃種人的態度很明顯
整理一下關於美國的特點:
1. 食:非常多亞洲餐廳,亞洲料理很普及,但水準參差不齊。美國人在google上面評價很直接,基本上四星以下大多不好吃...觀察一間餐廳的好壞要看其他人種會不會來吃。(例如亞洲餐廳裡面有沒有白人、拉丁裔、印度人等等)
2. 衣:很休閒,跟台灣人差不多⋯⋯😂
3. 住:旅館房卡很少在check out???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這樣留給我們當紀念品了。然後目前沒有看到樓層刷卡管制的狀況⋯(不知道是不是地區關係)? 治安很難顧到,因為空間太寬闊沒辦法每個地方監視,所以晚上不要出門,記得裝citizen app,會告知你哪裡發生槍擊不要靠近⋯⋯
床很大,單人床都是雙人size (歐洲沒有這種情形,單人床就是單人size),一定會有咖啡機和咖啡,不會有熱水壺(歐洲會有熱水壺和茶包)。
浴室蓮蓬頭都是固定在牆上?(歐洲則是可以拿的)然後水開關很神奇的是...它只有一個方向,一定要先轉冷水,再繼續轉下去,才有熱水?
3. 行:很多人愛開車,而且還只會開高速公路???(台灣人遇到高速公路塞車大多下交流道自己找路,美國人則是...繼續塞...)平常有很多戶外活動,所以路上不少四輪傳動車輛。
因為我去的是西部人比較沒那麼密集,美國的大眾運輸工具就是不知道沒看過....
但據說美國的大眾運輸工具上面不少homeless啦⋯⋯
4. 樂:這次去西部的幾座國家公園(大峽谷、布萊斯、錫安、優勝美地)都有看到不少人在攀岩、溯溪、野餐、甚至BBQ。
美國人對國家公園的管理方式很開放,裡面由park ranger包辦大部分的雜務。他們的想法是除了保育動物的目的以外,盡量少人為介入(而且他們也沒有錢和那麼多人力)
比如樹木被雷劈,火燒山就讓它燒;大雪寒流危險就關閉國家公園禁止出入(原本在裡面的也不能出去)。嚴格禁止遊客餵食動物⋯⋯
攀岩OK,但需要報備(以前有日本遊客攀岩遇到寒流被凍死在峭壁上),朔溪ok (安全自負)、BBQ ok 。
然後美國人和歐洲人習性差很多。
可能是社會制度或是社會組成(種族)的問題?
體感來說
工作:美國比較有效率,歐洲人則是悠哉。
不工作:美國比較多遊民,歐洲比較多騙子扒手⋯歐洲的扒手技巧相當高超⋯
互信程度:美國人會主動幫你拍照,歐洲人主動幫你拍照大概是想要你的手機😊。歐洲人不喜歡其他種族的人,美國人則是習慣了。
美國超市的話美國超多加工品,要熟食要去標明”fresh market”的超市才有。歐洲好像蠻多都有熟食??
遊民會推走手推車放家當😂
是說美國蓮蓬頭那件事好像不一定都是固定在牆上
但是美國馬桶坐墊都是馬蹄狀
然後有些沒有馬桶蓋
習慣蓋馬桶蓋的我快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