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讀兩篇報導,可見出筆者都有類似的結論,認定是因為第三空間(the third place)消弭,導致某些關係的生成與維護不易,人們益發孤獨。 我認為有其道理,與之同時,我也忍不住想,在強調虛實融合的可能性、通訊技術大幅進步的世代,這種強調「實體是好」是不是種過時的生活態度? 因為「無法回到過去」是個客觀現實,這不能單單歸咎為「人們生活型態/消費模式改變」,還有土地稀缺性(地價居高不下)、共有財是否真正帶來較好的生活品質(噪音?廢棄物?交通?)等社會正義問題。
新工作是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也是一腳踏入了從高中就迴避大多數的理工領域。 這幾天在看零件圖面和各種幾何圖形,到現場看各工序機台(爆音&強光get),恍恍惚惚意識到,這工作疑似、好像、或許是要讓我離羅德尼(模具廠主管)和托利亞(重機愛好者)近一點 But once again,我還是比較適合管理科學,希望我的腦細胞夠用
昨天返家騎車時淋了點雨,有點受寒,腦子亂糟糟的,看到這個短片卻想到一些沒有直接關聯的事:The Letter Men: A Gay Short Film 外公曾說過一些在金門當兵的事。 那時正值戒嚴時期,還不到八二三炮戰,金門已是一級陣線,因此逃兵若不是要面臨長久的監禁,就是槍斃一途。 而令人心驚的除熱衝突外,還有兩岸的蛙人部隊。 一夜,外公連上的各班長在跟長官的例行會報時,有個人趁勢潛入兵營,當時的衛兵也沒有多作如口令之類的身份查核,就放了這個偽裝者進入了營中。 待被冒充身份的班長回營,準備在宵禁前晚點名時,眾人才發現不妙,再去那個班所在的房間時,整個班已無人倖免,每個人的耳朵也被割了下來(人頭太重不便攜帶&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