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感想噗
(抱歉我的噗幣沒了所以我只能打上去不能修改,然後有劇透!!!慎入!!
首先,真的太喜歡野木老師了!!!很喜歡這種精準、幽微又直率的描寫⋯⋯
我自己從大學開始成為野木老師的粉絲(沒綽月薪嬌妻),她是我自己看完第一位肅然起敬的腳本家,
有別於很多腳本家用很單純的角度去詮釋筆下角色的一舉一動,把劇情需要套用到各個角色之間,
她彷彿用降靈一般的方式,很深層地去瞭解一個角色因性別、年齡、經濟、社會角色而多樣的立場,
在透徹的了解下,去賦予他們動作、言談,所以角色變得很立體,合乎經驗邏輯,也因此大家有更多可以詮釋的彈性。
最棒的是她不會藏著角色的困境,反而有種「你給我睜大眼睛看了,不要在想像裡美化或醜化它,不要視而不見啊」的感覺,而因為那些困境,角色也變得更能同理。
螈🍽️本誌12話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我個人很喜歡野木模寫狂兒的方式。
我們就和聰實一開始一樣,對於在江湖生存的人的想法不外乎暴力、無禮、不務正業、喜怒無常、智商堪憂,然而我們漸漸認識,狂兒是情商很好的人,有包容力、對旁人的情緒敏感,他理解做人處事的分寸、有領導力,還會在意吃飯手肘不要撐著XDDDDD
為什麼這樣的一個好人要生活在黑社會呢?
畫面帶到了狂兒出生的時候。在野木的描寫中,狂兒一家五口的生活空間侷促,有些混亂,
原本應該叫作京二的他,被爺爺在報戶口前硬是改成了一般人根本不會拿來當名字的狂兒,他說他的人生「彷彿從出生就亂了套」。
混亂的開始,混亂的繼續,預期自己混亂的未來。
這讓我想到犯罪心理學裡頭提到犯罪向下的斜坡,自我價值信念與不良行為的連鎖。從學生時期開始拉皮條,被相中,到現在立於組中高位;如果不是戲,狂兒可能離犯罪越走越近,犯的錯也有機會越來越大(把嗑藥的人打死大概也算吧
有些人想要協助犯罪者走出犯罪的循環,但在實務上感到困難,是因為犯罪者有一種在武裝下的低自尊或不配得感,覺得自己已經「沒救了」、「離不開這邊的世界」,就像狂兒說「你不要再到這邊來了」,對聰實說「你的名字是聰明的果實,你不會有事的啦」
再加上犯罪的可近性,我自己跟很多更生人聊過,他們很多人在獄中已經又牽好線,甚至出獄就有人接回去繼續犯罪,即便有心離開犯罪,沒有斷掉的聯繫也會繼續邀約。犯罪服刑期滿,等待他的是更多的犯罪,這在犯罪防治上一直是個難關。扯遠了,但這邊對於狂兒的側寫真的很喜歡XDD
另外聰實這邊,對於從兒童過渡到少年的衝突的描寫,包括他與他的家人,他與同學,他與自己。
畫面中聰實的房間還是充滿童趣的,積累了兒童時期的用物,地球儀,還有牆上的壁貼,然而逐漸長大,這些房間裡的東西也越來越突兀;
媽媽跟他的溝通方法還在兒童模式(跟媽媽拜託買新傘、媽媽催促他出發參加合唱祭),但也開始出現少年個人意見反抗的地方;學弟對他缺席的不諒解;對於生理上的改變,聰實不認可自己變聲而不願唱歌,這幾個地方我也滿喜歡ㄉ
螈🍽️本誌12話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前面整個變成野木appreciation time了抱歉😂
阿對後面鏡頭帶到刺青那邊我笑得好扭曲www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