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黃時雨 ❀ 亞 分享
11 months ago
沒有中國用語的一年(2024序):語言確實是活的,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防衛性民主」 - The News ...雖然我也很反感中國用語和日文漢字直譯等等,但是對這位作者的有些看法還是不能完全認同。
不過將中國用語分五類這點我覺得滿有意思的,值得參考。
latest #10
最不能認同的就是把語言問題牽扯上政治問題,就如同裡面提到的,「當今天一位譯者寫出的譯文是繁體中文,若是使用的用法卻是日文、台語或中國的中文,那就可以說是沒有使用正確的譯文語言」
那就是語言的問題,並不會因為中國如果是一個民主友好的國家(比如日本),就改變譯文品質低劣的事實。
另外,像是「臺灣翻譯斯拉夫語系的外來語往往使用英文翻譯,對岸則多以俄文發音」,雖然人名地名等會盡量從舊從俗,但難道尊重人家原本的語言發音不重要嗎?如果到了現代要新譯俄語的詞,應該也會盡量以俄文發音來譯吧
立即下載
還有作者對「徹底/澈底」的說法,我也有些不認同。一開始如果要用這個詞造句,我可能會先想到「澈底明白了」之類的用法,「他做事很徹底」雖然看得懂但好像很少這樣說。明明前者的用法存在,卻硬要說只有後者的用字才是符合意思的,未免有些武斷。還不如說就只是大家習慣這樣寫就好了。
我也同意針對文章作者「⋯⋯沒有使用正確的譯文語言」這句話聽著不那麼令人舒坦,倒是可以理解對方的語境,畢竟對方的立場是很鮮明的反共派。

但我認為將語言/翻譯掛鉤到政治問題確實是可行的,臺灣對各國家(尤其對中國)的語言政策研究也確實很值得鑽研,如果說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警醒譯者同行/大眾而言確實是立場激烈。
(離題一下,對於中國用語我的立場更貼近 這篇 的思考。原則上非公文等正式文件的話就尊重對方用語選擇,以不造成群體割裂為考量。)
不過倘若是以這個角度觀之的話,我認為文章作者較嚴謹、不會有爭議且兼顧立場的表達方式應該就要修改為「不建議這樣的譯法」才是。
徹底與澈底至少我國中時也是教都ok的,雖然原始/偏好用法可能有細微的不同,但整體通同(?)

https://images.plurk.com/6UnDvohDYpPPe5GL8V0x6I.jpg 我想到的類似例子是「沉/沈默」。雖然教育部上說明沈讀ㄔㄣˊ時通「沉」,但相信從小受臺灣國文教育的朋友們看到「沈默」會覺得怪怪的,想改成「沉」默吧。

我們可能會有個使用習慣上的偏好,或者有個共識認為「那是中國習慣的用字」,但在已知上述資訊的情況下通常不會武斷說「這樣寫不對」(thinking)
dice_rosso: 抱歉我好像沒有表達得非常清楚,我原本的意思是指,正確與否和中國用語與否無關,如果說日文譯者沒有好好把「無料」翻譯成「免費」,那就是翻得不正確啊。總不能說反對在中文譯文使用「無料」的人都是反日派吧。但至於乂布對於正確有所保留,這我倒也可以理解。畢竟語言就是會變化,各地也有不同講法,如果有些詞已經吸收變成我們常用的詞了,那就很難再說這是錯誤的。

當然為了反共而抵制中國用語是很可行,即使不是反共,也該確保對於自己語言的駕馭程度,清楚知道哪些用語是台灣常見,哪些是對岸常見,才能夠撰寫或翻譯出最恰當的文句。
「臺灣翻譯斯拉夫語系的外來語往往使用英文翻譯,對岸則多以俄文發音」這句我好像沒在文章裡看到,但也大概補充一下:
如果是在談人物譯名的話,中國確實是有編一套俄漢人名譯音表的,就宛如講俄文進行拉丁轉譯至英文,什麼樣的發音組合會轉成漢字的哪個字,都有個固定模版。
這個作法的好處大概就也只是統一規範吧,不過相應的就沒什麼變化很死板,無法依靠選字不同做出人物特色。
臺灣早期俄譯也是從舊沿用的,不過現在較新的出版物就比較尊重成熟譯者自己的用字選擇(不過學生做文學翻譯訓練時也會先採這個表格統一譯名)。
sophie496: 謝謝梅亞進一步闡述,無料這個例子有懂梅亞的點了!確實如果是這個角度的話我們可以說這不是個好翻譯,該作者將整個事例混在一起講讓我覺得有被偷渡概念
dice_rosso: 是在這邊提到的:
https://images.plurk.com/6al4JSBfBYM1y6fyzs6Ubo.png
也不是這段的重點啦,只是我剛好想到XD(順便意外了一下原來「坦克」不是我們的用語)

對岸好像不只是俄文吧,據我記得是所有的語言翻成中文都會有一套固定的表?我覺得這樣絕對是有好處的,不然有些冷門人名一直找不到別人怎麼翻,只好自己寫,啊結果後來才發現天差地別的兩個人是同一個。要上綱到說這個是政府在「政策干預語言的演變」有點太誇張了。
https://images.plurk.com/3eXnaHuWe8Mc0vSJX6XIMb.p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