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mur
latest #7
看到一些關於私校補助學費的討論,不禁感到心有戚戚焉 :-(
不可否認,在公立或前段學校確實有辛苦的孩子,而私立學校也不乏出身不錯、環境優渥的孩子,但是就整體而言,依然可以看到某些趨勢,那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難忽視的
之前參加研習,剛好分到的組別有來自不同類型高中的老師,分別是地區第一志願、社區高中、私立高中跟偏鄉高中。那時候稍微和其他學校的老師聊了一下,光是就親師座談會這件事而言,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出第一志願學校跟其他學校的差距了
之前帶高一班,開班親會的時候,班上大概來了三分之二的家長,有些甚至是父母一起過來的
除了參與度高之外,從會後的問答也可以大概知道,很多家長跟學生應該是會談論學校課業的,因為家長對某些科目、任課老師頗有自己的想法,也會直接提出具體的質疑
我本來以為這樣的參與人數應該很普通,結果聽了其他學校老師的分享才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不要說偏鄉,即便是市區的社區高中,班親會的參與狀況也不盡如人意,甚至需要學校拋出誘因(例:記嘉獎)鼓勵學生請家長到校
但這並不是因為家長不在乎學生,而是可能因為自身工作繁忙,使得他們無法花費更多心力在孩子的學業上
立即下載
除此之外,老師要擔心的問題也相差很多。偏鄉高中的老師分享,他常常擔心的是學生會不會完成高中學業。因為有時候一個寒暑假回來,可能就有學生休學了,或許是家庭因素所致,或許是學生本身不想再繼續了
「他不知道拿到高中學歷或上大學對他來說有什麼意義,如果他只是要待在這裡找一份簡單的工作,那確實好像也不一定要拿那個學歷。可是就還是會勸啦」
震撼之餘想到了去高職實習的朋友,他說在那裡遇到很辛苦很辛苦的孩子,也是差點就放棄學業。提到那個小孩,朋友總是想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的孩子,可是在實際遇到之前真的很難想像。
每次聽他分享在高職的經驗,都好像在觀看另外一個世界。每次聽這些分享,再對照自己所待的學校,就會真切地感覺到某種落差,物質上的資源或許還不是最嚴重的,學習、文化、社會等等各種無形資源,那中間的鴻溝才是最難消弭的
所以我很佩服朋友,即便是看到了那樣的落差跟艱辛,他依然想繼續留在高職體系。我總會感到畏懼,害怕自己接不住那些孩子,然後回過頭看到自己的學生就會感到深深的焦慮
之前上課談到考試制度與升學主義對社會的影響,學生問我:「老師,那你也是鞏固這個制度的幫兇嗎?我們也是嗎?」
我只能苦笑著回答是,因為我依然希望把他們推到一個「更高的」地方,因為我知道這樣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資源
但我同時也很害怕他們變成一種目中無人的「菁英」,於是只好找到機會便一遍遍地提醒他們:「不要忘了自己可以坐在這裡,其實很幸運」
只是也常常擔心,這樣的話語會變成令人厭煩的老生常談,最後只讓他們覺得又是大人自以為是的說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