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之書
10 months ago
滅頂與生還 | 誠品線上
「我感到無辜,沒錯,因爲我也是『被拯救者』中的一員,所以通過我的眼睛(還有其他人的眼睛)永遠尋覓一個爲自己辯解的理由。最糟的人倖存下來,也就是說,那些最適應環境的人;而那些最優秀的人都死了。」

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這個名詞,我們對他並不陌生,或許已經看過《辛德勒的名單》,或者從漢娜鄂蘭的平庸之惡中窺見路西法的墮落,然而對於倖存者的回憶錄並不常直視。《滅頂與生還》這本散文集是李維最後一本著作,在出版本書後不久,隨即尋短身亡。

同時期的另一個化學家在他的弔辭寫著:

「過了二十年後,Primo Levi 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本書透過八個主題,針對作者在奧斯維辛所觀察到的各種人性現象,面對戰後作為一個倖存者的身分,如何面對德國人。

#讀嘛讀嘛
海安之書
10 months ago
〈溝通〉:

但“無法溝通”的痛苦並非只停留在個人的層面上:在阻礙溝通的國家和時代中,其他所有的自由都隨之凋謝了;由於缺乏溝通的活力,人們之間的討論枯萎了,對他人觀點的忽視變得猖獗,強加給他人的觀點卻獲得成功。
海安之書
10 months ago
在〈創傷的記憶〉篇章中,他提到:

在對有罪行爲的記憶中,“誠實”(good faith)和“自我欺騙”(bad faith)之間的區別是模糊的,那些被帶上法庭的罪犯常常會說“我不知道”和“我不記得”,有的是故意撒謊,有的則是因爲決意放棄這段記憶,並通過否認這段記憶來逃避罪責,“在說謊時,他就像一個完全入戲的演員,與他的角色化爲一體
海安之書
10 months ago
我們白色恐怖與二二八倖存者亦如是。實際上,李維所面對的痛苦,正是一種白色恐怖後,尚未執行轉型正義,那具有報復性質的紐倫堡大審並不是對於這個社會的清創。

不過在第七章(我認為全書當中最精采的一章),提及他的 1947 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這就是奧斯維辛》翻譯成德文,有些讀者決定寄信給他,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的讀者正是那些曾經旁觀納粹的德國人,現在應該將們把在鏡子面前,攤牌的時候到了,更重要的是,對話的時刻到了......但我不能理解德國人」,於是她也從這些回應當中看見了各個階級德國人的樣態。好似《法國維琪政府症候群》裡對於那些合作的法國人,平民難以卸責,現在倖存者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之中的機會主義者,便努力的想要向這位「神父」尋求寬慰
立即下載
海安之書
10 months ago
我們白色恐怖與二二八倖存者亦如是。實際上,李維所面對的痛苦,正是一種白色恐怖後,尚未執行轉型正義,那具有報復性質的紐倫堡大審並不是對於這個社會的清創。

不過在第七章(我認為全書當中最精采的一章),提及他的 1947 年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這就是奧斯維辛》翻譯成德文,有些讀者決定寄信給他,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的讀者正是那些曾經旁觀納粹的德國人,現在應該將們把在鏡子面前,攤牌的時候到了,更重要的是,對話的時刻到了......但我不能理解德國人」,於是她也從這些回應當中看見了各個階級德國人的樣態。好似《法國維琪政府症候群》裡對於那些合作的法國人,平民難以卸責,現在倖存者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之中的機會主義者,便努力的想要向這位「神父」尋求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