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ipapon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幫老木買了芙莉蓮中文版後,想說我也順便翻翻,看了下總覺得還蠻容易對意境解讀產生誤解,尤其本作又常刻意削弱人物表情的表現,用語言拉長情境解讀後的餘韻。
https://images.plurk.com/5BuecIiWG794GWvm7OCR6o.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gjyzufCvaUT4o0MqzD0v.jpg
這段菲倫想故意變壞孩子讓海塔變鬼來找她,海塔才說撤回前言,如果當個好孩子的話,也許偶爾變鬼來看看她也不錯。

菲倫一開始的「になれば」有強調變化過程的含義,後面接直述句,有種想變成壞孩子引誘海塔出來的依賴感。但中文翻「如果我『是』壞孩子,你『才會』...」變化的意思弱化很多,菲倫現在是好孩子的感覺稍弱外,還變成「如果我是OO才會XX」的反向失落表現。這跟原文的方向不同,從動畫聲優拉尾音表現應該能感受出正向期待感。[續內文]
latest #9
halipapon
10 months ago
後面的「でいたら」翻「一直是個」雖不準確但接近,符合我上面提的兩人想表達現在菲倫是好孩子的延伸情境。但最後日文「偶爾變鬼探頭看看妳也不錯」到中文變成「說不定我也會變鬼回來看妳」,這邊不應該抓「かもしれません」翻「說不定」,而是抓「...てもいいかもしれません」當「...也不錯」來看才是。而且中文直接「我『也會』變成...」當排比翻,問題是海塔都已經撤回前言了,當壞孩子「不會」變成鬼,哪來「也會」呢。

總體而言,菲倫的依賴心變成失落的反向解讀,跟兩人略顯俏皮的點也被淡化。雖然主線理解上沒什麼問題,但是強調日後餘韻的本作來說,蠻多意境理解方向的差異很容易導致設想外的情感發生。
halipapon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像日本前幾天才有人在推特抱怨看不懂芙莉蓮的情感表現,後來說自己動畫開1.3倍看,純粹的斷句跟間隔差異都能讓不擅長情感解讀的觀眾看不懂了,因為翻譯選字造成的影響可就更大了。雖然正規管道而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是...

日本人看不懂的相關討論可參考推特
「フリーレン わからない」
「フリーレン 倍速」リアル農夫houmei@【JCU】マイクラ城郭再現【BE勢】 (@nouhuhoumei) on X
立即下載
GG
10 months ago
對於言簡意賅的作品而言,翻譯文意真的是關乎死活
halipapon
10 months ago
honGuest: 其實在日本除了倍速討論外,也有些人表示芙莉蓮沒有表情,就念念台詞流水帳不懂好看在哪。
後來眾人討論,部分只看現代短影音、對文學解讀不擅長的人,他們看東西就只看表面的瞬間視覺,而不會去猜想背後成因或想法等。所以即使用普通速度看作品,他們看到芙莉蓮一句台詞後的空白,理解上真的就是空白,沒有在片尾台詞當下搭配20分鐘前的片頭勇者小隊回憶做餘韻聯想的能力。
其實這還蠻恐怖的...
halipapon
10 months ago
所以台灣每次都會戰的文言教育,我認為真的有必要。不是要人背文章,但邏輯能力不是只靠數理學習,語文上的說文解字還是邏輯教育中隱藏的重要關鍵。台灣主張反中拒看文言,但日本高中還在學唐詩,豈不滑稽。
雖然日本針對古文、漢文的學習比例也是有在討論就是了。
GG
10 months ago
沒辦法,現實生活是理工島 國文課變成國小情操教育,高中只剩英文的話,好像也不是很奇怪
GG
10 months ago
後面接觸ACG大作的人只有一兩晚去補完作品,幾乎就都是快轉來獲取重要資訊,其他靠腦內的資料庫大概臆測劇情,最多再到yt看點評跟解析
同樣的情形在日本也是避免不了
漸漸地就出現了知識淵博但無法理解人心的精靈族了
GG
10 months ago
或許也是芙莉蓮人物心境描寫,有點共感到網路生活年代的地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