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冰
1 years ago
前幾天有看到一個說法滿不錯的
是說柯文哲的年輕支持者有也是有滿積極的社會參與慾望,面對我們老一輩一直提太陽花不覺得那是警告,反而覺得那是一種在講當年勇的炫耀。

這點從柯今天的敗選感言裡面就能聽到。今天他特別提了「支持者們等於參與了一場社會運動」、「都是用支持者的小額捐款來扛起選戰」
這兩部分利用了該族群對於社運的想像跟對行政的不理解。
民眾黨從2020年開始即有政黨補助款,擔任新竹市府那邊也有款項,更不用論柯從市長時代就有消息指出將市政經費投入自己的政黨團隊的狀況。選戰只靠捐款是不可能的,這件事情是在複製蔡英文小豬撲滿的策略與讓支持者有「實際支持」的回饋感。
Only plurker's friends can respond
latest #44
墨冰
1 years ago
因為敝人我不是民進黨支持者(只是人稱左膠但反極權主義,讓人覺得摸不著、你河道上的異議份子)
要拉攏或是分散對手之前,一定要理解該族群的想法。
如同對正當性危機的研究來看,柯文哲的年輕支持者應該是有一群實際上很想要改變社會的人。在每天被媒體、SNS、短影片宰制的情況下產生了對兩黨嚴重的厭惡。
因此轉向了那個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壞事的新選擇,但這同樣是建立在資訊不足/不對等/美好的想像上。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由於蔡政府8年施政滿意度太高(嗯)
基本上把民眾服務的服服貼貼的,然後以各地市政與媒體的狀況,即使有少數像是塭仔圳、桃園航空城(這個很久嘍⋯⋯)南鐵(這個也很久嘍⋯⋯)與劉公圳區域、板橋大觀路與其他少數在馬政府時代能夠發展起來的運動,在承平時代與越來越嚴苛的媒體+演算法環境+疫情是無法達成串連的。

(阿對不用跟我說哪些議題是太貪心還是怎樣無知,我知道~做過這個都很清楚裡面很複雜與民意的糾葛,這些利益糾葛我太懂了(?
我目前只看「運動串連的成功率」與躍上媒體版面的機率。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於是民眾黨年輕支持者對於社會運動的想像便停留在同志遊行、同婚釋憲,與更早的黑島青主辦的太陽花30萬人上街。
立即下載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可能連蔡政府執政時的勞基法修改移工場,與國民擋執政時更早期的包圍教育部的黑箱課綱都沒印象,也不知道秋鬥遊行與反核遊行吧)
墨冰
1 years ago
這種對於改變社會「過於輕鬆」的想像很致命。
例如誤以為參與就是網路串連、誤以為打電話與到選民服務處有用(抱歉,那還真的沒用,大黨都是一樣的,你要用其他有用的方式與他利益交換,會理你的是少數,尤美女真的是稀世罕見會照顧小社運場子的立委)
墨冰
1 years ago
我是不是趁機講出太多細節
總而言之,今天過後我想很多人會想要跟柯粉溝通

在理解了資訊與想像的差異後可能會比較能對症下藥,從柯號召白紙運動到今天的敗選感言很明顯的看到他在把(一些)年輕人與一般民眾對改變的期待當柴燒。
這種美化社會運動的傢伙實在太無恥也太危險了⋯⋯在推年輕人進火坑。
墨冰
1 years ago
不過我也是當年熱情被前輩與現實狠狠搧了巴掌才變成厭世狡猾的大人的
因此接下來的四年就是要想辦法破壞這種美好的想像,被自己原本支持的政黨銃康、被媒體衝康,該怎麼做呢(搓手)
墨冰
1 years ago
講太多細節了鎖起來
這些不需要太多人知道
微笑箱
1 years ago
原來是這樣,難怪我一直無法瞭解K支持者的邏輯,原來是切入點抓錯了。
我今天終於因為想溝通把一些自媒體的封印打開了,我也是覺得很神奇,明明都是高中生,為什麼紙飛機、野草莓和高中生K粉的參與強度差這麼多,原來是我想錯了。謝謝枝枝。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smilebox: liko13: 而且還有一點,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大多數的媒體會幫著掩蓋事實,那時候的年輕人能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體驗的現實」與「電視報紙上的落差」,如當年的旺旺中時媒體巨獸、太陽花時期對傳統媒體的不信任。

但蔡政府執政時常見媒體、網紅都在幫忙「監督政府」,效率太好了,太符合他們感受到的「對政府那些小小的不滿」與台灣基本上預設黨國教育下一定是kmter起手的狀態:身邊資訊都在鋪天蓋地罵政府,而自己生活的確有遭遇那些微小的不順心的情況。

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資訊是正確的一群人誕生了。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件事情在太陽花當時的社運圈其實就在檢討了
那時候我們鷹派的對自己收好垃圾、放警察換班夜宿街頭資源充足還有廁所與黑島青最後的退場都感到很不滿。
鷹派稱之為你以為你在辦園遊會嗎?這樣會讓民眾誤以為社會參與是這樣光鮮亮麗溫良恭儉讓。
如看有印象那時候有一群檢討運動的論壇會在濟南路那邊進行,這群人後來大多實際飛了一回雨傘學運反送中,多半都成了中共的黑名單。
墨冰
1 years ago
不得不說在那之後的「運動」上媒體的形象都要被各方檢討,會有一般支持者把太陽花當標準檢討小運動「不夠理性」「是真的暴民」「那些都是左膠」這樣內部自己開始分化的情況。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但衝突一直都是為了版面,媒體限制太難突破了
現在則更難了。
也因此後續的能量一直無法累積,而下一代青年們也在這樣放眼望去都是文宣設計精美、照顧視覺體驗、凡事都有人做好懶人包方便理解、好參與的低門檻遊行——把原先為了推廣的蜜糖包裝誤以為是社運本質的時候,輕鬆的想像誕生了。
墨冰
1 years ago
像這次我看到有人檢討小歐巴桑跟台聯的選舉公報排版的時候也是很Shock,目前是全面的觀感政治與服務視覺的時代。
對價值的理解跟追求居然退居其次了。
墨冰
1 years ago
無論是什麼樣的支持者都被餵養的太好了。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但是在大多數民眾已經習慣被餵養的狀態下,推廣者又要同步與時俱進。用更感動人心的故事、情緒服務、公關照顧、精美的視覺跟更好理解的短影片來繼續投餵新世代(與同一世代但是依舊被餵養的民眾aka選民服務)。

因為不這樣做自己會先被淘汰,被淘汰就什麼都沒了
墨冰
1 years ago
是惡性循環沒錯,但是要讓人認知到自己有偏差資訊的難度比起好好的餵他難度高太多了。人預設是不可能發現自己的偏見跟歧視的,我很清楚自己有厭女傾向、對環保的不重視、為了目的過於不責手段跟極度偏重鷹派,不代表一般人也能這樣自己檢討。
最後為求效率不如繼續餵(然後夾一點怪東西在裡面讓他不知不覺吃下去),期待他久了之後發現其他的糖吃起來怪怪的。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要年輕人的票與中年的票是完全不一樣的
柯這次很好抓住了年輕人的需求+媒體幫助下掩蓋好自己魚肉鄉民與黑金的手段。

人是預設只相信與看的到與自己有關的事物的,那句話「人過30還是左派就是蠢」是有原因的:過了30通常已經爬到一定的社會地位,有了資產以後思考邏輯是會改變的。
墨冰
1 years ago
至於上了年紀的柯粉,那個就是所謂的「中立理性選民」,民眾黨這次年輕票以外的都是這種,鄉愿與民粹從來不缺,只會被公民誤以為自己是民主這輛車上的乘客而越養越大(從來都不是乘客,不是被服務的對象,是要時時刻刻戒慎恐懼深怕自己偏離民主自由本質的)。
但了解了人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是會很理想的覺得人是能檢討自己的那種熱血青年了,現在更多力氣放在不要製造敵人與增加生物多樣性就好這件事情上。
墨冰
1 years ago
所以與其去檢討已經變成信仰的各種狀況
不如來看看為什麼年輕人會有資訊偏差吧!這件事情上。至少就這個方面我想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沒必要想法都一樣,只要能有少數共識足以共同努力就好。

我也疲於去檢討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了,就只是想法不同而已。
墨冰
1 years ago
而且現階段大部分的人都有情緒發洩的需求,其他的我不說。針對年輕的柯粉,目前不嘲笑、不激化對立是比較能展開後續溝通的作法。

因為人一但遭受攻擊就會防衛與團結,既然目的是要分化柯粉就要懷柔。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就跟我與隔壁的粥我們的政治理念也是不同的,在自己家裡就沒有同溫層了哇哈哈!我們大概是70%同溫,這比例已經很高嘍

我覺得苗博雅的思考方式與邏輯真的很厲害,是值得學習的——先找到共識,然後就這點一起努力,不同的地方我們之後多的是時間衝突溝通,在那之前先把覺得一樣的事情處理完。
(但手段則另計,我是會使用相同手段的人,但使用了不代表喜歡。只是這個現階段效果最好)
墨冰
1 years ago
然後以下是我針對上述言論的自省:

我清楚知道自己是少數、我清楚知道自己在與民眾的溝通感到認知失調被消磨了精神、我不信任人也不對人有希望,這些是我自己思考上不可避免的盲點,也是運動創傷的後遺症。

因為無法相信人因此無法理解對於政黨派系的信仰跟有認同感,是我缺失的部分。
這個前提先提供作為中立資訊。

也就是:我對民眾是有偏見的,那個偏見叫做「民眾都充滿了偏見跟歧視」
這樣比較能多方比較,也不會偏離我需要自省的原則。
墨冰
1 years ago
期望增加大家河道上的生物多樣性
因為我很清楚自己擅長說服人的話術,因此必須主動揭露自己認知偏差的部分。
墨冰
1 years ago
我平常跟隔壁也是互相提醒自己的偏見的部分,昨天也是她提醒了我「對選民有嚴重的習得無助感」
我才意識到嗯,我自己對台灣人太絕望了,試著用其他方向思考看看。

我們會彼此提醒現在看到很不舒服的言論問題出在哪?這是黨的方針還是只是支持者的言論?這是個案還是通例?
墨冰
1 years ago
支持者的言論能夠放到整個黨的方向嗎?黨內派系目前競爭的狀況?這個人平時是這樣的嗎?還是只有單一議題的時候受到什麼影響或是動機如何因此才會做出這樣的發言?
墨冰
1 years ago
有跟自己不全然相同的人在旁邊提醒自己的盲點是真的很重要的。
尤其現在太多會因為情緒而主觀性的認定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的壞東西害自己支持的政黨落敗。那些拖累自己屬意團體贏不了的就是要被切割捨棄的。
這個放到每一個群體的支持者都通用的。

但現在的目的是「要贏」還是「要守護某個價值」,這個就看個人的判斷了。

我自己是會把「要贏」當作手段去執行,然後「守護某個價值」當作終極目標與原則不能偏離。這並不是二選一的答案,上面的問法也是個取巧的陷阱了。
墨冰
1 years ago
隔壁提醒我一個很重要的!很重要!
墨冰
1 years ago
兵役!
墨冰
1 years ago
民進黨在最後這幾年執政的時候強調軍事實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召、兵役年限與訓練強度。
這對於役男而言是很嚴重的議題,尤其對於原本只有4個月,現在又延長又變辛苦的狀況。原先規劃好的人生計畫泡湯了(念研究所、醫學生、教師實習等等就學與實習高度相關的學門,加上我國理組通常直接把大四當研0.5在計畫的時程)
墨冰
1 years ago
因此民眾黨主打的「民進黨賣亡國感」這件事情是很切身的危機
對他們而言就是在浪費他的青春與打擾他的人生,被教召或是兵役進去要遠離手機網路跟勒戒所一樣。又因為戰爭這東西大家都知道⋯⋯不實際發生大部分國民是不相信的,因此這份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危機意識反而成為了敵手最好下手的目標。
墨冰
1 years ago
加上我國在娛樂文化、民生消費上高度與中國平台、電商跟媒體合作,娛樂與日常削弱敵意的老戲碼持續上演的時候⋯⋯就讓必須承受最主要壓力的「役男」高度緊張,又因為在兵役這塊一直以來都是男性對不需當兵的女性有著強烈剝奪與仇恨感的部分,因此當柯跳出來大喊著性別歧視、大喊著賣亡國感的口號時,大量的役男會被吸引的原因。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服貿的經濟民生都不是問題,因為還不到有感覺的年紀、或者是已經無感的年紀(既得利益中立選民族群)
有了服貿=溝通=不會打仗=自己可以從兵役與危機解脫
是這樣的邏輯⋯⋯
墨冰
1 years ago
然後又想到要反省的部分
我一直無法理解情緒需求與發洩這件事情,但是要體諒目前大家的確有一股焦慮跟情緒需要宣洩,因此能做到的就是安靜的掠過找戰犯的文章。起碼在我這裡不要再轉發擴大那份情緒的影響範圍。

作為個人能夠尊重與做到的範圍在這裡
墨冰
1 years ago
雖然無法同理但是能理解,就理解的部分體諒。
墨冰
1 years ago
我昨天也說了高嘉瑜吃屎!所以那一份憤怒的情緒應該是一樣的,要體諒體諒
這幾天在臉書社團也是有看到陌生人在靠北教召延長的事情,說南部體力活工作,小公司要臨時找可以打14天工的人很難
最後話題還是引到想賣亡國感但是配套不好這件事情
墨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annie321annie: 這真的是今天才想到的⋯⋯
就拆解輿論的經驗,「配套措施」這個詞後面的意思是:這個影響我的利益/權力/生活太大,你得端出讓我滿意的東西不然不要做。

如果政府協助媒合人力,最後會出現人不適任、沒報到、過於倉促無法交接=照顧的不夠好。(而且說到底這個也要政府照顧難怪蔡政府真的把大家照顧的太服貼了)但是的確是有媒合短期人力的可能性,有這個需求與人力在。

馬政府時期消減我國軍力的程度真的太大,但是這種政策對民眾而言就是:你給我的福利現在又要收回去。
鹿角樹
12 months ago
但我是真的有被台聯公報內容嚇到,除了閱讀性還有為了排版使用的詞彙……說實話身邊不乏選前才在從公報找類似政見的親友,當然這麼小的版面完全無法代表政黨長期經營投入的價值觀,但也是影響到很多本來沒那麼關心政治的中間選民……
鹿角樹
12 months ago
很多台灣人就像一日球迷一樣是一日選民,平常不見得有心力關注這些,例如我自己也沒注意到歐巴桑的背景;例如向我姐傳達的時候,他第一時間的反應也是這是不是政治抹黑,而不是去查相關事證……
墨冰
12 months ago
shoushoushou: 因此只能先從自己做起,讓自己能夠更積極。
墨冰
12 months ago
前幾天隔壁的跟我說小歐巴桑的事情的時候我的反應也是一樣的:
這是誰說的?誰告訴你的?這個資訊是可信的嗎?

如果自己先查證這三個問題,至少可以延續更長的溝通。
墨冰
12 months ago
面對媒體釋讀的能力,把情緒認同與事實分開的能力是現在情勢最需要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