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與咖啡結緣的應屬東非的蓋拉族,蓋拉族是衣索匹亞的主要民族之一,占衣國人30%以上。西元前兩千年古老的蓋拉族就活躍於目前索馬利、肯亞一帶遊牧,後來被索馬利亞興起的民族趕到今日的衣索匹亞與肯亞。
好戰成性的蓋拉族,最初是以咀嚼咖啡果葉來提神,與今日的泡煮咖啡大異其趣。古代蓋拉族人常摘下咖啡果搗碎,裹上動物脂肪,揉成小球狀,當成遠行、征戰或搶劫時壯膽用的「大力丸」。歷史學家認為,蓋拉族早在西元六世紀前就知道咖啡果的妙用,目前仍保有吃大力丸或以咖啡果釀酒的習俗。
另外,與咖啡如影隨形的作物叫做「咖特」,也就是羊兒最愛的咖特草,或稱阿拉伯茶、衣索匹亞茶、葉門茶。咖特草原產衣索匹亞,含有cathinone,類似安非他命,成份近似腎上腺素,自古就是阿拉伯的「快樂丸」,嚼食其葉,吞下汁液,或泡煮來喝,會產生愉稅、興奮與幻覺。
東北非與阿拉伯半島的先民嚼食咖特草的歷史,早在西元一世紀的新約「聖經」即有記載。換句話說,嚼食咖特草的年代,遠比嚼咖啡果還要來的早。
學者認為,蓋拉族嚼食咖啡果子提神的習慣,源自先人嚼食咖特葉的經驗,兩者確實有深厚淵源。咖特草的生長環境近似咖啡,千百年來一直是阿拉伯的沉迷物,嚼食咖特草在葉門遠比喝咖啡還普遍。
以上內容來自「咖啡學:祕史、精品豆與烘焙入門」,摘入的部份與大家分享。
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