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去反駁『我不是這樣的人』,並積極反抗別人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這大概是剛接觸身心靈領域的時候,容易頻生的現象。

反彈是因為,對方的措辭裡,涵蓋一部分『讓你不舒服的成分』。試圖思考為什麼不舒服,並釐清脈絡,我認為很好。代表你有心理解自己。

然而,總是只把聚光燈打在自身感受,卻不試著拆解、重組,甚至把這些體悟,進一步深化為可普及傳遞的資訊。

旁人看多了這些抱怨,往往只會覺得:

1.就像貓咪跟不存在的假想敵,不斷戰鬥
2.虛耗這麼多力氣,那你得到了什麼?
3.千篇一律,無聊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