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揚宜/越保育越危險? 竹產業視角下的《禁伐補償條例》觀察未經撫育而老化的竹林,其地下莖將會逐漸枯死,容易提高順向坡以及河川地的崩塌風險。
從《禁伐補償》實施以後,台灣竹材的生產量,從實施前十年平均一年200餘萬枝,銳減至實施後一年平均50萬隻的規模。這顯示了兩個相互關聯的警訊——山林潛在威脅增加以及(新興)竹產業的萎縮。
竹林伐採並非僅為大量的勞力工作,也需要具備熟練的經驗與技術,多數的竹材並非由地主親自伐採,而是由林農工班所從事。
補償金的請領者是地主,而竹產業的營運團隊為林農,以目前價格計算,將難以反映林農施作的疏伐成本(疏伐需耗費更高人力成本,且尚須扣除無法利用的老竹與枯立竹)。
目前絕大多數地主都因為補償金的請領,而不願意申請砍伐許可,而致竹林老死荒廢,恰恰與《禁伐補償》的立法意旨相違背。
從《禁伐補償》實施以後,台灣竹材的生產量,從實施前十年平均一年200餘萬枝,銳減至實施後一年平均50萬隻的規模。這顯示了兩個相互關聯的警訊——山林潛在威脅增加以及(新興)竹產業的萎縮。
竹林伐採並非僅為大量的勞力工作,也需要具備熟練的經驗與技術,多數的竹材並非由地主親自伐採,而是由林農工班所從事。
補償金的請領者是地主,而竹產業的營運團隊為林農,以目前價格計算,將難以反映林農施作的疏伐成本(疏伐需耗費更高人力成本,且尚須扣除無法利用的老竹與枯立竹)。
目前絕大多數地主都因為補償金的請領,而不願意申請砍伐許可,而致竹林老死荒廢,恰恰與《禁伐補償》的立法意旨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