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美國對這一類因種族、意識形態或政治仇恨引發的大屠殺式犯罪,有一個行之多年的公式:
多談論報導在犯罪現場的英勇抵抗者、熱心救援者與無辜受害者,少談論報導行兇者。

原因非常單純:根據長期的犯罪研究,對這類行兇者鉅細靡遺的報導與追蹤甚至同情,會在與其同類的人群中塑造另類英雄形象,引發下一場可能的模仿作案。

這些同類人群,只要有幾個人認同行兇者是被污名化的英雄,而且也被其它因素刺激犯案,短期內就很容易再發生同類大屠殺的事件。

所以你會看到,在昨天橘縣警方與檢察體系的記者會上,他們提過行兇者的名字後,就稱不要再稱呼他的完整全名,而以疑犯作為代稱,背景細節也比較簡略。

而在記者會上,他們花更多的時間談論因英勇救人而犧牲自我的鄭醫生,以及其他果敢制止行兇者的長老教會會眾。這都是有意識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