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毛主角與憂鬱企鵝,示範如何誠實道德地活著──專訪《企鵝的憂鬱》作者安德烈.克考夫本日烏克蘭,但這講的不是媒體、大眾傳播、數位資訊下的假新聞問題,而是在蘇聯統治下沒有發展空間的「軟性資訊」:文學、創作、個人書寫。
「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獨立了,但並沒有烏克蘭文學;」克考夫解釋,「蘇聯時期很多作家是聽政府的意思寫作的,寫工廠生活多美好、革命英雄多偉大之類,其實沒什麼讀者真的在讀,但他們有版稅可以拿。獨立之後,他們一下子不知道應該要寫什麼了,出版社也不知怎麼面對商業市場,很多作家因此改行去當記者或去電視台工作。」
因此,當時烏克蘭的出版社也沒什麼烏克蘭文的出版品,製作的大多還是俄文作品,以及少部分從其他語言譯成俄文的小說。「大概到了1996、1997年左右,才出現新一批烏克蘭作家和出版社;」克考夫笑道,
「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獨立了,但並沒有烏克蘭文學;」克考夫解釋,「蘇聯時期很多作家是聽政府的意思寫作的,寫工廠生活多美好、革命英雄多偉大之類,其實沒什麼讀者真的在讀,但他們有版稅可以拿。獨立之後,他們一下子不知道應該要寫什麼了,出版社也不知怎麼面對商業市場,很多作家因此改行去當記者或去電視台工作。」
因此,當時烏克蘭的出版社也沒什麼烏克蘭文的出版品,製作的大多還是俄文作品,以及少部分從其他語言譯成俄文的小說。「大概到了1996、1997年左右,才出現新一批烏克蘭作家和出版社;」克考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