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油

週三心理學我負責行為主義導讀,所以重讀文榮光譯的史基納:
「當受到嫌惡性的待遇時,人們便有攻擊性行為的傾向或看到攻擊破壞的現象即有快感。這兩種傾向都有演化上的利益,而且也容易舉例說明。譬如兩個有機體原是和平共存的,現在突然受到很痛苦的電擊,他們必定馬上對對方表現出典型的攻擊行為。」(《行為主義的『烏托邦』》,民國六十六年志文再版,頁45)(望向視香港示威者「暴民」「不合理」的藍絲與國民黨支持者與統畜
「攻擊性的行為當然不必一定指向刺激真正的來源;它可能『轉向』任何方便的對象或物體。如果可能的話,受到痛苦的電擊的有機體也會爭取機會接近那些它可攻擊的其他個體。」(同上,頁45)(望向譴責香港人攻擊香港親共商家或臺灣人抵制臺灣親共品牌說何不去天安門抗議的風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