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崛起,台灣醫生瘋創業!|數位時代台灣的醫師並非全被困在白色巨塔裡。
願意脫離教學醫院體系、自行開設診所的醫師,始終為數不少。但,除了傳統的創業模式,越來越多人開始擁抱新的可能,朝數位健康、智慧醫療、創新醫材等產值快速成長的領域發展,學習如何當一位執行長。
以醫材公司為例,工研院IEK統計,2016 年臺灣醫療器材登記廠商家數約 1,041 家,比起2014年的761家,成長36.7%。不過,業者數量的增加,並不代表創業路上一切都能順利。
開發眼科訓練AR顯微鏡的醫師黃宇軒認為,像是「如何取得專利認證、找尋適合的團隊成員」等問題,其實都非醫生強項。而且在醫生養成的訓練中,也很少會碰觸這些商業化的議題。
願意脫離教學醫院體系、自行開設診所的醫師,始終為數不少。但,除了傳統的創業模式,越來越多人開始擁抱新的可能,朝數位健康、智慧醫療、創新醫材等產值快速成長的領域發展,學習如何當一位執行長。
以醫材公司為例,工研院IEK統計,2016 年臺灣醫療器材登記廠商家數約 1,041 家,比起2014年的761家,成長36.7%。不過,業者數量的增加,並不代表創業路上一切都能順利。
開發眼科訓練AR顯微鏡的醫師黃宇軒認為,像是「如何取得專利認證、找尋適合的團隊成員」等問題,其實都非醫生強項。而且在醫生養成的訓練中,也很少會碰觸這些商業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