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滿州女士》:用月琴與民謠,一群沒聽過女性主義的阿嬤們實踐了女性的力量|盧曉筠、張永明/多元發聲...透過向張日貴學習民謠的過程,不只保留下民謠,還默默進行了一次不自覺的「女性自覺」行動,突破婚姻中傳統人妻人母的僵化定位,重新找到自信與價值。
全盛時期近200人、清一色都是女性成員的滿州民謠協會,更是令我們感到驚訝,因為她們是完全沒聽過「女性主義」這名詞的女權行動者。而當時她們對抗刻板社會觀念的武器,竟然是月琴,以及已經式微的滿州民謠。過程中她們相互鼓勵與支持,交織眼淚與笑聲的女性故事,就是本片的血肉。
在拍攝後期,我們紀錄了一場真實的「姐妹酒」。過去,在婚禮前一晚,眾多婦女會集聚一堂,演唱滿州民謠當中極具特色的曲調《牛母伴》,給即將離家的新嫁娘叮嚀或寬慰,幽婉哀戚的歌聲,也正是那個時代女性面對不能作主的婚姻,交出彼此最揪心的祝福。
全盛時期近200人、清一色都是女性成員的滿州民謠協會,更是令我們感到驚訝,因為她們是完全沒聽過「女性主義」這名詞的女權行動者。而當時她們對抗刻板社會觀念的武器,竟然是月琴,以及已經式微的滿州民謠。過程中她們相互鼓勵與支持,交織眼淚與笑聲的女性故事,就是本片的血肉。
在拍攝後期,我們紀錄了一場真實的「姐妹酒」。過去,在婚禮前一晚,眾多婦女會集聚一堂,演唱滿州民謠當中極具特色的曲調《牛母伴》,給即將離家的新嫁娘叮嚀或寬慰,幽婉哀戚的歌聲,也正是那個時代女性面對不能作主的婚姻,交出彼此最揪心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