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能性逐漸提升,有些人開始冒出「女性也可以是XY染色體」的混淆說法,用來說服自己疑似假性間性的拳擊國手參賽沒有問題。

在女性運動國際賽事中,利用有優勢(並非全數)的廣義間性人為國爭光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反正規則如此就這麼玩,或者透過比賽篩選出間性人,或者透過長期服用藥物養成類似狀態的身體。作為一種虛擬戰爭,形成不擇手段求勝的風氣也不意外。

但把眼光放遠,現行國際奧會基準下原則採行(約三倍的女性運動員通常濃度)睪酮門檻限制,而不就其他身體條件衡量,那就形同鼓勵各國運動培育機關尋找間性或跨女培養/用藥影響女性選手的內分泌,最終這就不再是女性經由鍛鍊追求極限的賽事,而是「誰能盡可能在合規前提下浸泡在睪酮中生長訓練」的遊戲。

國際奧會如果要主打包容,該做的是投入研究以研擬新的量級分類,而非放任現況。